國盛固收研究,打造極致專業,歡迎關注交流!
作者:李玉敏
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(21財經APP)
11月21日,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原總裁、中國AMC發展50人論壇理事長梅興保在“首屆千峽湖資產管理論壇”上表示,當前的經濟形勢對資產管理行業機遇大于挑戰。他認為,國際上疫情仍在持續,但經濟回升可以預期,美國總統選舉有利于經濟穩定。疫苗研發也有了希望,經濟下行轉為上行的轉變時期往往帶來資產投資的機會。國內經濟上升的趨勢明顯,全年經濟有望增長2%以上或3%左右,資產重組重整重構會活躍起來。
作為不良資產處置行業資深專家,梅興保表示,“大量不良資產就是放錯了地方、期限又出現錯配的存量資源,三重即重組重整重構就是根據市場科學地重新配置資源”。
監管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1.5萬億元,同比下降8.3%。銀行業處置不良貸款1.7萬億元,同比多處置3414億元。三季度末,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3.7萬億元,不良貸款率2.06%。
梅興保認為,疫情使得大量小微企業陷入困境,銀行個人貸款違約和信用卡違約急劇上升,銀行網貸不良資產也開始產生。另外,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也快速上升。剝離、處置和經營這些不良資產會活躍投資和資管市場,盤活困難企業,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。
現在,作為典型逆周期行業,投資不良資產將是金融市場的“特殊機會”。高盛、橡樹資本等機構均已籌建超過百億美元的不良資產投資基金。國內不良資產市場參與主體在增加,今年上半年,成立了第五家全國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——銀河資產;第一家外資AMC——Oaktree(北京)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注冊成立;還有不少省市也在積極申請新設地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;另外,律師、會計師等中介服務商開始尋找合適資產,不良資產二級市場招標、成交規模顯著增加。
不過,梅興保也提示,當前有一種傾向值得注意:不良資產的供應主體和投資主體都大量增加,令人擔憂的是,不良資產行業鏈條中,前端活躍,后端尤其末端即處置變現不到位,許多投資者根本沒有處置變現的能力,這就造成不良資產包或者具體項目在眾多投資者中玩起“擊鼓傳花”的游戲,價格層層加碼,最后接棒的投資者往往發生更大的金融風險。困難企業沒有脫困,資金在實體經濟之外循環,有的地方還成立了化解債務的公司,卻沒有真正幫助企業解決債務包袱,而是借機玩錢。這種情況要引起重視。
梅興保建議,從事不良資產行業要通盤考慮,方式上的創新要服從處置能力的要求。要有全產業鏈思維,著手不良資產處置,服務實體經濟,要加強處置隊伍建設,投資主體和中間服務機構多加強相互之間的合作。
注: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資產界立場。
本文由“21世紀經濟報道”投稿資產界,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,謝謝!
JN財務
不良資產處置公司轉讓:楊先生13554806251
2020-12-03 回復